桃園。石門水庫。埤塘。螢火蟲。溪洲生態好好玩

桃園。石門水庫。埤塘。螢火蟲。溪洲生態好好玩 你有想過家裡的水怎麼來的嗎?桃園又稱千埤之鄉是為什麼呢?透過活動讓大家更認識水,進而更愛水,並轉化成行動一起護水跟節水。埤塘的足跡是桃園發展的脈絡,探索埤塘你會發現不一樣的桃園。

溪洲環教園區是一個農村社區因為農村人口老化從事農業的人少了社區產業轉型成辦理推廣環境教育的活動這次推出新的環境教育是跟文化傳承有關的活動大家可以參考看看喔!
23/06/2024

溪洲環教園區是一個農村社區
因為農村人口老化從事農業的人少了
社區產業轉型成辦理推廣環境教育的活動
這次推出新的環境教育是跟文化傳承有關的活動
大家可以參考看看喔!

今年的環境教育推廣活動要推出的是利用一套桌遊來做改版的的實境版桌遊這套桌遊叫做【螢光保衛戰】在玩的過程中可以學習或認識與螢火蟲相關的小知識這次主要的對象也還是桃園市內四~六年級的國小同學透過引導師的帶領,讓同學進入到螢火蟲的奇幻世界
14/06/2024

今年的環境教育推廣活動
要推出的是利用一套桌遊
來做改版的的實境版桌遊
這套桌遊叫做【螢光保衛戰】
在玩的過程中可以學習或認識
與螢火蟲相關的小知識
這次主要的對象也還是桃園市內
四~六年級的國小同學
透過引導師的帶領,讓同學進入到
螢火蟲的奇幻世界

埤塘新價值我們上次講到桃園的埤塘因為不再需要那麼多的埤塘用於灌溉而漸漸沒落但是人們也發現埤塘除了能用來灌溉外還有許多好處我們今天整理了幾個埤塘的好處一起來看看吧!1.生態保育埤塘大片的濕地除了提供候鳥渡冬也是牠們居住、覓食與繁衍的場所其中有...
29/01/2024

埤塘新價值

我們上次講到
桃園的埤塘
因為不再需要那麼多的埤塘用於灌溉
而漸漸沒落
但是人們也發現
埤塘除了能用來灌溉外還有許多好處
我們今天整理了幾個埤塘的好處
一起來看看吧!

1.生態保育
埤塘大片的濕地
除了提供候鳥渡冬
也是牠們居住、覓食與繁衍的場所
其中有些埤塘
更是台灣瀕危水生動、植物最後的棲息場所。

2.替代性水源
埤塘不只有涵養地下水、提供消防用儲水等功能
在旱季缺水時
還可以成為工業和民生用水的替代性水源。

3.文化地景
桃園台地的埤塘文化
是台灣早期的開發者
在這個紅土壤的桃園台地上
一鋤一鋤地鋤出來的
比唐代珠江水系的「基塘」更有特色。

4.防災滯洪
埤塘還可以發揮滯洪功能
譬如「龍山埤塘生態公園」
平時是居民的休憩空間
但如果遇到豪大雨
就能發揮滯洪的功能。
「龍山埤塘生態公園」
可以儲水約五萬立方公尺
在公園下方
還有由鋼筋水泥構造
及雨水積磚組成的「地下宮殿」
可以儲水約二萬立方公尺
讓總滯洪量達到七萬立方公尺
可以解決周邊地區
在豪雨來臨時容易淹水的問題。

5.休閒遊憩
譬如安放兩位蔣公靈寢位置的大溪「慈湖」
就屬於景觀休閒性質
吸引了不少遊客造訪。

雖然埤塘因為灌溉農田的重要性降低了
數量漸漸減少
但不論是對大自然還是對我們來說
還是有許多好處
所以我們應該要持續珍惜、保護我們的埤塘。
還想知道更多埤塘或是水資源的小知識嗎?
記得案讚追蹤我們才不會錯過唷!

桃園埤塘沒落的原因-農業社會的衝擊我們已經在前幾篇介紹完桃園的灌溉系統接下來要來跟大家分享桃園是如何從農業社會轉為工商業社會進而導致埤塘數量減少的。中華民國政府為了讓台灣在「美援」停止後能夠自給自足在1960年公布了《獎勵投資條例》鼓勵投資...
29/01/2024

桃園埤塘沒落的原因-農業社會的衝擊
我們已經在前幾篇介紹完桃園的灌溉系統
接下來要來跟大家分享
桃園是如何從農業社會轉為工商業社會
進而導致埤塘數量減少的。

中華民國政府為了讓台灣
在「美援」停止後能夠自給自足
在1960年公布了《獎勵投資條例》
鼓勵投資與出口
除了協助投資者取得工業用地
還給予投資者極大的優惠
並且設立加工出口區以扶植加工出口業。
讓台灣在1960年代
逐漸朝「出口導向」的工業化發展邁進。

而桃園寬廣平坦的台地地形
正好提供了都市化及工商發展良好的條件。
1970年代的桃園
因為桃園機場與中山高速公路的興建
促進了貨物流通
加上「石門水庫」的完工
讓水與電能夠充分供給
使桃園的工業蓬勃發展
開始躍上了全國的舞臺。

到了1980年代
台北市服務業開始快速發展
逐漸轉型為商業及服務業中心
製造業則逐漸外移到周邊地區
使得鄰近台北的桃園
工業區面積逐年攀升
從1980年的2,000多公頃
到2010年代已成長到近7,000 公頃。
反觀桃園的耕地面積
1980年代仍有近50,000公頃
2015年代後已降到30,000多公頃。
然而桃園耕地面積逐漸減少的現象
不單單只是因為工業化
也受到大環境的影響。

由於國人飲食習慣的改變
早在1984 年開始
「農委會」就苦於稻米生產過剩
推出「稻米生產及稻田轉作計畫」
開始輔導稻農轉作。
農田閒置、荒廢
甚至轉為其他住宅、工業等
非農業用途的情況也逐漸增加
耕地面積減少的情形顯著。
加上台灣在2002年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
生產成本較高的台灣農業逐漸失去市場競爭力。
在大量且便宜的國外進口農產品的衝擊下
不少稻農開始轉作其他經濟作物
由於不見得能獲得利益
選擇直接休耕領取補助的農民也不在少數。

桃園從事農業的人口因為上述原因慢慢減少
農田也逐漸消失變成商店街
原本用來灌溉農田的埤塘
在失去了它的主要功能後
也逐漸荒廢、沒落。

我們花了幾個篇幅
探討了桃園埤塘沒落的兩個主要原因
「灌溉系統的完善」與
「桃園轉型為工商業社會」
相信大家在看完之後
應該對桃園埤塘為什麼會沒落有了更多的了解。

桃園的埤塘因為灌溉的重要性下降而逐漸消失
但是埤塘就算失去了灌溉功能
還是有它存在的價值
我們下一次要來跟大家分享
埤塘對我們和自然環境有甚麼好處。

還想知道更多埤塘或是水資源的小知識嗎?
記得案讚追蹤我們才不會錯過唷!

桃園埤塘沒落的原因-石門大圳桃園的灌溉系統「桃園大圳」和「石門水庫」我們已經介紹完了還剩下「石門大圳」沒有介紹今天我們就要來跟大家介紹「石門大圳」。在「桃園大圳」建造完成後雖然讓桃園大量的旱田「水田化」糧食產量大幅增加但是因為水往低處流「桃...
28/01/2024

桃園埤塘沒落的原因-石門大圳
桃園的灌溉系統「桃園大圳」和「石門水庫」
我們已經介紹完了
還剩下「石門大圳」沒有介紹
今天我們就要來跟大家介紹「石門大圳」。

在「桃園大圳」建造完成後
雖然讓桃園大量的旱田「水田化」
糧食產量大幅增加
但是因為水往低處流
「桃園大圳」的水
灌溉不到地勢比它的取水口高的地方
只能灌溉楊梅、新屋和觀音等
桃園北部沿海較平坦的地區
為了讓桃園地勢較高的農田也有灌溉用水使用
於是「石門大圳」應運而生。

「石門水庫」的建設項目中就包含「石門大圳」
它的取水口位於「石門水庫」上游的左岸
海拔大約195公尺的地方

比原來的「桃園大圳」取水口高了約 60 公尺。
補足了「桃園大圳」因為取水口不夠高
無法供灌南桃園的缺憾。
而「石門大圳」除了提供灌溉用水之外
也提供民生用水
桃園地區有百分之七十的民生供水量
是藉由「石門大圳」導引「石門水庫」的原水
到石門、龍潭、平鎮等淨水場進行處理的。

「石門大圳」的建造
讓桃園的灌溉系統終於完善。
「桃園大圳」開啟了大漢溪
供灌桃園台地的歷史新頁
而「石門水庫」的蓄豐濟枯
以及「石門大圳」的建造
更讓大漢溪的水資源利用更上一層樓。
但是另一方面
桃園的埤塘也因為灌溉系統的完善
導致其灌溉功能的重要性降低而慢慢沒落。

桃園埤塘沒落的主要原因之一
「灌溉系統的完善」
我們到這就講完了
之後我們要講另一個主因
「台灣轉型為工商業社會」。
記得案讚追蹤我們才不會錯過唷!

桃園埤塘沒落的原因-石門水庫的影響與貢獻今天我們要繼續跟大家介紹「石門水庫」p.s.這一篇是石門水庫系列的第四篇還沒看過前三篇的朋友建議先看完前三篇唷!通過了兩大考驗的「石門水庫」歷時8年於1964年正式竣工期間建造了包含土石壩體、溢洪道、...
28/01/2024

桃園埤塘沒落的原因-石門水庫的影響與貢獻

今天我們要繼續跟大家介紹「石門水庫」
p.s.這一篇是石門水庫系列的第四篇
還沒看過前三篇的朋友建議先看完前三篇唷!

通過了兩大考驗的「石門水庫」
歷時8年於1964年正式竣工
期間建造了包含土石壩體、溢洪道、
電廠、石門大圳、公共給水場等多個項目。
之後為了延長使用水庫的壽命與改善供水
又做了兩代建設
分別在1964~2004年
建造榮華壩、義興防砂壩、
義興發電廠、排洪隧道、鳶山堰。
以及2004年至今
建造分層取水工、排砂隧道、中庄攔河堰、
中庄調整池、阿姆坪防淤隧道等建設。

「石門水庫」完工後
不只對北部地區農業生產改良、
工業發展、人民生活水準提高、
以及防止水旱災害等方面有重大貢獻
也讓大漢溪真正成為滋養桃園的母親河。
而「石門水庫」建設期間培養的眾多水利人才
更對後續台灣水庫的建設發展
有重大貢獻與影響。
但是另一方面
桃園的埤塘也因為灌溉系統的逐漸完善
導致其灌溉功能的重要性降低而慢慢沒落。

我們花了四篇的篇幅講完了「石門水庫」
而桃園的灌溉系統只剩下「石門大圳」沒有介紹
我們之後再來跟大家分享
記得案讚訂閱才不會錯過唷!

桃園埤塘沒落的原因-葛樂禮對石門水庫的挑戰今天我們要繼續跟大家介紹「石門水庫」p.s.這一篇是石門水庫系列的第三篇還沒看過前兩篇的朋友建議先看完前兩篇唷!在「石門水庫」通過「壩型變更」的考驗後另一個考驗「葛樂禮颱風」接踵而來。「石門水庫」在...
27/01/2024

桃園埤塘沒落的原因-葛樂禮對石門水庫的挑戰

今天我們要繼續跟大家介紹「石門水庫」
p.s.這一篇是石門水庫系列的第三篇
還沒看過前兩篇的朋友建議先看完前兩篇唷!

在「石門水庫」通過「壩型變更」的考驗後
另一個考驗「葛樂禮颱風」接踵而來。
「石門水庫」在工程全面展開後的5年施工期間
一共遭受了11次颱風
其中以1963年的「葛樂禮颱風」最為猛烈
也是對於「石門水庫」工程的最大考驗。
究竟發生了甚麼?我們一起來看看。

「石門水庫」在完工的前一年
1963年的6月開始蓄水
沒想到同年9月強颱「葛樂禮」襲台
大量的雨水灌入「石門水庫」的集水區
使得當時「石門水庫」的進水量
高達每秒一萬零二百立方公尺
當時就算「石門水庫」的六座排洪閘門全開
洩洪量也只達每秒九千六百立方公尺。
進水量大於最大排水量的「石門水庫」排水不及
水位越來越高,已接近滿水位。
據說當時
擔任「石門水庫」總工程司的「顧文魁」
站在壩頂上心急如焚
他決定萬一「石門水庫」潰壩
要與水庫共存亡
好在後來雨勢逐漸變小
水庫才撐了過來。

如果「葛樂禮颱風」襲台時
「石門大壩」尚未完工
可能會導致大壩遭洪水沖毀
下游的災情將難以想像。

「石門水庫」在通過了
「壩型變更」與「葛樂禮颱風」的考驗後
終於要迎向完工了
究竟「石門水庫」的建造會帶來甚麼影響?
我們下一篇再來跟大家分享
記得案讚訂閱才不會錯過唷!

桃園埤塘沒落的原因-石門水庫壩型變更的考驗今天我們要繼續跟大家介紹「石門水庫」p.s.這一篇是石門水庫系列的第二篇還沒看過上一篇的朋友建議先看完上一篇唷!「石門水庫建設計畫」在1956年正式啟動到水庫完工為止總共歷經8年的時間期間遭遇了許多...
27/01/2024

桃園埤塘沒落的原因-石門水庫壩型變更的考驗

今天我們要繼續跟大家介紹「石門水庫」
p.s.這一篇是石門水庫系列的第二篇
還沒看過上一篇的朋友建議先看完上一篇唷!

「石門水庫建設計畫」在1956年正式啟動
到水庫完工為止總共歷經8年的時間
期間遭遇了許多不為人知的困難
其中有兩大考驗
讓人看了不經為他們捏一把冷汗
一是「壩型變更」
二是「葛樂禮颱風」。

我們先來看「壩型變更」所帶來的考驗。
一般來說
我們可以將水壩依照受力的情況
或築壩的材料的不同分為
「重力壩」、「拱壩」、「支墩壩」、
「土石壩」、「混凝土壩」等壩型。
而「石門大壩」最原始的規劃設計
是「混凝土拱壩」
當時的施工也照著這個設計執行。

但是當1959年進行左、右壩座及東山脊開挖時
他們才發現這裡的地質情況不如預期理想
「拱壩」的設計似乎不適合「石門大壩」。

與此同時
在法國發生了「馬爾帕塞拱壩」潰壩事件
造成了嚴重傷亡。
當時負責設計「石門水庫」的
美國工程顧問公司擔心
同為「拱壩」設計的「石門大壩」也會出問題
於是邀請了5位國際專家組成顧問團來台
重新檢討「石門大壩」的壩型。
5 位專家在實地研究後
都認為「土石壩」可用於石門壩址
於是才將「石門大壩」的壩型
從「拱壩」改為「土石壩」。

不幸中的大幸是
他們有在建造的初期發現問題並及時更正
若到了建造的中後期才更改壩型
損失的人力、物力恐怕難以想像。

究竟「石門水庫」在通過了
「壩型變更」的考驗後
還會有什麼樣的挑戰在等待著它呢?
我們下一篇再來跟大家分享
記得案讚訂閱才不會錯過唷!

桃園埤塘沒落的原因-石門水庫的誕生上一次我們已經介紹了桃園最早的灌溉系統「桃園大圳」今天要接著介紹「石門水庫」。由於篇幅較長所以小編將文章分成幾篇向大家介紹。我們上一次有講到雖然日本政府建造了「桃園大圳」並引入大漢溪水讓桃園大量的旱田「水田...
23/01/2024

桃園埤塘沒落的原因-石門水庫的誕生

上一次我們已經介紹了桃園最早的灌溉系統「桃園大圳」
今天要接著介紹「石門水庫」。
由於篇幅較長
所以小編將文章分成幾篇向大家介紹。

我們上一次有講到
雖然日本政府建造了「桃園大圳」並引入大漢溪水
讓桃園大量的旱田「水田化」
糧食產量大幅增加。
但是還是沒有辦法完全解決農業用水的問題。

因為台灣雨旱季的雨量差異大
而河川的流量大小主要受雨量影響
導致依賴大漢溪的「桃園大圳」
在旱季時的供水有供不應求的問題
於是建造水庫的想法
在塵封數十年後又再次被人所提出來。

我們在翻找史料後發現
建造石門水庫的構想最早在1902年
就被台灣總督府土木局的技師「德見常雄」所提出來了
但是因為技術、經費等原因沒有實行。
直到1929年
興建「嘉南大圳」有功的「八田與一」
向總督府再次提及「石門水庫」的構想
才得到政府的重視並開始調查研究。
「石門水庫」的初步設計圖在1938年產出
但是因為戰爭爆發以及經費的問題
直至1945年日本戰敗為止都沒有進一步的進展。

戰後國民政府接管台灣
帶著大批軍民(約120萬人)播遷來台
人口的大量增加
使得台灣產生糧食不足的問題
提高糧食的產量成為當務之急。
於是台灣省政府重新著手日本政府未完成的
「石門水庫」相關研究設計與地質調查測量工作
並在1949年發布多項報告。
而民間也在1948年成立
「新竹縣石門水庫建設促進委員會」。
這個由官、民所組成的組織
一面向中央積極爭取建造水庫
一面整合地方的民意並推動預備建設。

但是因為中央政府的經費不夠
所以其實政府一開始是希望仰賴民間的力量
以水利公司的形式籌措「石門水庫」興建資金的。
直到1954年北台灣遭遇嚴重的旱災
加上國內外的政經局勢劇烈變化
「石門水庫」的建設變得刻不容緩
計畫才轉為中央政府主導
並於1955年向美國提出報告申請美援貸款。
在獲得美方的貸款援助與技術支援後
1956年「石門水庫建設計畫」正式啟動。

究竟「石門水庫」在建造期間會遇到甚麼樣的考驗?
完工之後又帶來了甚麼樣的影響呢?
我們下一篇再來跟大家分享
記得案讚訂閱才不會錯過唷!

我們之前有簡單聊過桃園埤塘沒落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灌溉系統的完善二是台灣轉型為工商業社會。我們接下來會分幾篇針對這兩點進行更深入的探討。桃園灌溉系統包含桃園大圳、石門水庫、石門大圳今天就先跟著我們的腳步了解桃園最早的灌溉系統-桃園大圳吧!從...
22/12/2023

我們之前有簡單聊過桃園埤塘沒落的原因主要有兩點
一是灌溉系統的完善
二是台灣轉型為工商業社會。
我們接下來會分幾篇針對這兩點進行更深入的探討。
桃園灌溉系統包含桃園大圳、石門水庫、石門大圳
今天就先跟著我們的腳步
了解桃園最早的灌溉系統-桃園大圳吧!

從1741年桃園的第一口埤塘-霄裡大池完工開始
隨著墾民的移入
埤塘的數量快速增加
經過一百多年的時間
桃園台地上已經有多達八千多口的埤塘
雖然埤塘數量眾多
但因為多數依賴雨水
水源不穩定無法長年供水
灌溉成效不高
農民頗為困苦。

1895年台灣被割讓給日本
日本統治台灣初期需要龐大的治理經費
但因經費不足而使各種行政工作無法充分展開
使得日本須動用大量國庫補助。
為了讓台灣能夠自給自足
日本政府想辦法以台灣的歲入來維持台灣的各項經費
改善臺灣總督府的財政狀況
其中一個方法就是增加台灣各地的農業產量。
在桃園
1901年起日本政府開始派人進行大漢溪的測量與調查
並將規模較大且與大眾利益相關的埤圳納入公有
計畫建立一個水利系統引入大漢溪水
增加桃園農業生產
但是評估該工程十分困難
一直不敢動工興建。

直到1913年桃園發生了50年來最嚴重的旱災
日本當局才下定決心興建桃園大圳
由日籍韓裔的張令紀水利技師負責規劃設計
於1916年開始動工
興建引水幹線,及12條支線串聯各個埤塘
到1928年各主支線全數完工。
開鑿期間共有五十五名工作人員不幸殉職
為感念殉職人員
政府於1922年在3號導水隧道的出口處
立了一座供養塔紀念這些殉職人員。

大漢上游的溪水從桃園大圳的取水口流入
經過導水隧道、水路等
灌溉了桃園地區約2萬3000餘甲的農田
灌溉範圍橫跨新屋區、觀音區、中壢區北邊及內壢東邊等
地勢較為平坦的地區。
1929 年桃園發生了嚴重的旱災
但桃園大圳灌溉區內的農田未受影響
可見桃園大圳卓有成效。

桃園大圳通水後
桃園台地稻米的產量每甲增加 2.3 倍
讓原本看天吃飯的桃園台地
成為北台灣最大的穀倉
這條水脈不僅是桃園農業發展的命脈
更奠定了桃園工商發展的基礎。

要形成現在桃園完整的灌溉系統
除了桃園大圳外還有石門水庫與石門大圳
我們下一篇就要來跟大家介紹石門水庫
記得案讚追蹤我們才不會錯過唷!

之前有跟大家介紹一些我們精選的桃園埤塘今天想再跟大家介紹一個著名拍照景點的埤塘那就是位在桃園八德,入口處有萌萌大眼蛙的『八德埤塘自然生態公園』佔地5公頃的八德埤塘自然生態公園像是一艘綠色方舟,讓人們遠離興豐路上的喧鬧車聲,聆聽最天然的「動植...
30/11/2023

之前有跟大家介紹一些我們精選的桃園埤塘
今天想再跟大家介紹一個著名拍照景點的埤塘
那就是位在桃園八德,入口處有萌萌大眼蛙的

『八德埤塘自然生態公園』
佔地5公頃的八德埤塘自然生態公園像是一艘綠色方舟,
讓人們遠離興豐路上的喧鬧車聲,
聆聽最天然的「動植物奏鳴曲」和享受貼近大自然的無比愜意。

園區主入口成列的參天榕樹
沿著步道行經公園管理中心
設有一間景觀咖啡屋,可以在這裡來一份下午茶
療育你因日常瑣事而煩躁的心

八德埤塘仍保留灌溉功能的埤塘,
也是一處充滿生命力的自然場域;
池內、池邊皆有多種水生植物、樹木
隨著季節變化,也可以看到不一樣的生物喔!!

園內的環池步道、親水護岸、濕地平台、景觀高架涼亭、木棧道等,
都是可以近距離觀賞多樣性生態的地方

園區內也有開放性的草皮大廣場,
每到假日總能見到人們席地而坐野餐、奔跑嬉戲的熱鬧場景。
如果你也來到了八德埤塘,
記得一定要跟入口即可見「萌萌大眼蛙」拍張照片喔!!

參考資料
桃園觀光導覽網
https://travel.tycg.gov.tw/zh-tw/travel/attraction/505

埤塘在早期桃園台地的發展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桃園的埤塘在歷史紀載上最多約有8,846口但為什麼到了現在只剩下2000多口?我們今天要來簡單聊聊桃園埤塘減少的原因。埤塘是早期的先民們為了蓄水灌溉才開鑿出來的。而桃園埤塘會變少的主要原因就是人...
20/11/2023

埤塘在早期桃園台地的發展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桃園的埤塘在歷史紀載上最多約有8,846口
但為什麼到了現在只剩下2000多口?
我們今天要來簡單聊聊桃園埤塘減少的原因。

埤塘是早期的先民們為了蓄水灌溉才開鑿出來的。
而桃園埤塘會變少的主要原因就是
人們不再需要那麼多的埤塘用於灌溉。
為什麼呢?
主要有兩點原因:
第一
桃園大圳、石門大圳陸續開鑿
石門水庫供給充分的灌溉水源後
使多數的埤塘喪失了原始的灌溉功能。

第二
台灣社會轉型為工商業
灌溉的需求降低。

埤塘喪失了它的主要功能後
有不少埤塘漸漸荒廢
成為有心人士倒棄垃圾與汙水的地方
隨著都市發展、土地需求逐漸增加
人們就把腦筋動到了埤塘上
把埤塘拿來填土造地。
而政府為了建造公共設施
也不得不填掉一些公有埤塘
我們現在才有桃園機場、桃園市政府、
高鐵桃園站、學校等便民的設施可以使用。

我們下一次會更深入探討造成桃園埤塘灌溉需求減少的兩大原因。
還想知道更多關於水或埤塘的小知識嗎?
別忘了案讚追蹤我們才不會錯過唷!

台灣為什麼缺水?台灣的年降雨量是世界平均值的2~3倍在聯合國世界農糧組織公布的世界降雨量排名中更是名列第13名但也同時被聯合國列為世界缺水國第18名為什麼呢?我們今天會從先天和後天2個面向探討台灣缺水的原因。我們先從先天條件講起第一台灣的人...
13/11/2023

台灣為什麼缺水?

台灣的年降雨量是世界平均值的2~3倍

在聯合國世界農糧組織公布的

世界降雨量排名中更是名列第13名

但也同時被聯合國列為世界缺水國第18名

為什麼呢?

我們今天會從先天和後天2個面向探討台灣缺水的原因。

我們先從先天條件講起

第一

台灣的人口密度高

也就是領土小、人口多

所以雖然降雨量高

但是要分配的人口也多

使得台灣每一個人能分配到的水

只有世界平均值的5分之1。

第二

台灣的地形陡峭、河川短小留不住水

導致有將近60%的雨水直接流入海中

約20%的雨水蒸發

而能夠應用的雨水只有20%。

第三

台灣的降雨時空分布不均

冬季與夏季的雨量差距大

在中南部尤其明顯

整體來說

台灣的枯水期是 11 月至 4 月

豐水期則是5 月至 10 月

北部地區枯水期與豐水期的雨量比約為4:6

也就是假設一整年總共降下1000毫米的雨量

北部地區會在枯水期降下400毫米

在豐水期降下600毫米

差距並不明顯。

但中部地區的雨量比約2:8

南部地區的雨量比約1:9

這樣的降雨特性

使得中南部在枯水期高度依賴水庫的蓄存

若水庫在豐水期沒有存到夠多的雨水就容易缺水。

那麼後天因素又有哪些呢?

第一

台灣的每日人均用水量過高

以2022年為例

達到每日288公升

遠高於聯合國建議的110公升

每人每天多用了178公升的水

相當於296罐600cc的礦泉水

是不是很驚人呢?

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台灣的水費相對便宜。

世界各國的平均水費每度約40元左右

但台灣的平均水費每度卻只要約11元

是世界第3低

低廉的水價不利於民眾養成節約用水的習慣

是導致用水量居高不下的主因。

第二

台灣的管線老舊、漏水率高

導致自來水在輸送的過程中嚴重流失

不過近年來台水公司積極抓漏

從2004年到2022年

將漏水率從24.58%降到了13.1%

至今仍持續改善全台的漏水率。

第三

台灣水庫淤積嚴重

台灣因為地形陡峭、地質破碎、地震頻繁、降雨集中等因素

只要颱風暴雨來襲

大量的泥沙也就跟著進到水庫造成淤積。

造成水庫的可蓄水量降低。

以石門水庫為例

最初設計的總容量約3億立方公尺

但因為長年淤積

導致現今的總容量只剩約2億立方公尺。

而要減少土砂流入水庫

治本的方法是在水庫集水區上游進行水土保持的工作

使山坡可以穩定。

而對於已經進入水庫的淤泥

目前主要的清理方式有三種:

陸上機械開挖、抽泥船水力抽泥以及興建排砂隧道

雖然近年來政府努力清淤

但仍遠不及淤積的數量。

以上就是台灣成為世界第18缺水國的原因

那麼如果我們想改善台灣的缺水環境可以怎麼做呢?

那就是減少水的浪費。

我們之前有分享過很多節水的方法

想為台灣的水資源盡一份心力的朋友們

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看看唷!

還想知道更多關於水或埤塘的小知識嗎?

別忘了案讚追蹤我們才不會錯過唷!

你知道埤塘也需要保養嗎?以前的人們要怎麼維護埤塘?我們今天來聊聊「澇埤」。我們經常提到先民們是靠著埤塘才得以灌溉桃園的土地但是埤塘用久了底部會慢慢堆積淤泥讓蓄水量減少所以必須每隔一段時間就清理這些淤泥於是早期桃園地區的年度盛事「澇埤」就誕生...
10/11/2023

你知道埤塘也需要保養嗎?
以前的人們要怎麼維護埤塘?
我們今天來聊聊「澇埤」。

我們經常提到
先民們是靠著埤塘才得以灌溉桃園的土地
但是埤塘用久了
底部會慢慢堆積淤泥
讓蓄水量減少
所以必須每隔一段時間就清理這些淤泥
於是早期桃園地區的年度盛事「澇埤」就誕生了。

先民們會選在農曆年前清理埤塘
因為這時期較沒有灌溉的需求
並且要在池中的魚兒被冬天的低溫凍死前將魚撈出來。
首先埤塘的主人會先將水慢慢放乾
只留下中間一圈較深的水
接著男人們會用網子打撈魚群
婦女與小孩們則是帶著容器
將剩餘的小魚小蝦撈起
而這些魚蝦貝類都會變成他們年節時的年菜。
將埤塘的魚撈起後
就能開始清淤了
以前可沒有挖土機
都是靠鏟子一鏟一鏟的把淤泥挖出來。
把埤塘的淤泥挖起不只能夠增加埤塘的蓄水量
還可以將挖起的淤泥弄到菜園、果園或稻田當肥料
可說是一舉兩得。
然而最近因為社會環境變遷
已經很少有人「澇埤」了
從前的盛事也漸漸被人們遺忘。

還想知道更多關於水或埤塘的小知識嗎?
別忘了案讚追蹤我們才不會錯過唷!

你知道淨水場是怎麼樣讓水變乾淨的嗎?我們上次講自來水時有聊到自來水在來到我們家的過程中會經過淨水廠我們今天就來簡單聊聊淨水廠用了哪些方法讓水變乾淨吧。雖然每一個淨水廠淨水的設備不同但淨水大致會有以下這些流程第一步,原水在進入淨水廠前會先經過...
09/11/2023

你知道淨水場是怎麼樣讓水變乾淨的嗎?
我們上次講自來水時有聊到
自來水在來到我們家的過程中會經過淨水廠
我們今天就來簡單聊聊淨水廠用了哪些方法讓水變乾淨吧。

雖然每一個淨水廠淨水的設備不同
但淨水大致會有以下這些流程
第一步,原水在進入淨水廠前會先經過「攔污柵」
這個柵欄會把樹枝、垃圾等較大型的汙染物擋下。
第二步,會進入「沉沙池」降低水流動的速度
讓水中顆粒較大較重的泥砂因為重力自然下沉。
第三步,為了減少沉澱的時間
會讓水進入「分水井」
加入對人體無害的混凝劑(多元氯化鋁或硫酸鋁)
部分淨水廠會在此階段就在水中加氯消毒殺菌。
第四步,進入「快混池」
將加入混凝劑的水高速攪拌
讓水中細小的物質互相碰撞、吸附成為較大較重的「膠羽」
就能更快的讓雜質沉澱下來。
第五步,讓水經過「沉澱池」
顆粒較大的雜質會在這裡沉到池底
上層較清澈的水則會到下一個流程。
第六步,經過這些步驟還無法去除的微小顆粒物質
會在「快濾池」經過層層過濾
過濾出真正清潔乾淨的水。
第七步,會到「清水池」再加一次氯做最後的消毒
這個階段的水就是我們平常使用的自來水。
第八步,清水池的上方的抽水站會將這裡的水輸送到「配水池」
接著分送到用戶家中的水塔。
以上就是淨水廠讓水變乾淨的流程。
而提供桃園地區用水的淨水廠有平鎮、石門、龍潭、大湳淨水廠
這4座淨水廠加起來每年大約能產出4億噸的自來水。

原水要經過這麼多的流程才能變成乾淨的自來水
希望大家在看完自來水是怎麼來的之後
能更加瞭解要獲得乾淨的水是多麼不容易
進而在日常中節約用水。
我們之前有分享過很多節約用水的小妙招
還沒看過的朋友記得去看看唷!
還想知道更多關於水的小知識嗎?
別忘了案讚追蹤我們才不會錯過唷!

上一回我們講了龍潭大池名字的演變以及演變過程中背後的故事與傳說那麼到了近代龍潭大池又有什麼樣的改變以及有哪些當地出身的名人呢?且聽我們娓娓道來。龍潭大池長久以來的主要的功能都是灌溉周圍的農田直到1971龍潭鄉公所為振興地方觀光產業將大池改名...
07/11/2023

上一回我們講了龍潭大池名字的演變
以及演變過程中背後的故事與傳說
那麼到了近代龍潭大池又有什麼樣的改變
以及有哪些當地出身的名人呢?
且聽我們娓娓道來。

龍潭大池長久以來的主要的功能都是灌溉周圍的農田
直到1971龍潭鄉公所為振興地方觀光產業
將大池改名稱為龍潭觀光大池
從此以後龍潭大池對於一般民眾而言成為了觀光景點。
龍潭大池的池面上與周圍陸續建造了不少設施
包含位於池中人工島上的南天宮、環池步道、
休憩廣場和兒童戲水區等
還有三座橋,九曲橋、觀光吊橋與滿月橋。
說到這幾座橋
在當地還有一個傳說
據說在「觀光吊橋」和「滿月橋」二橋留名者都會遭遇橫禍
有人官司纏身
還有人丟了性命。
原因是此二橋阻斷了潭水流入的方向
造成龍行不順。
為什麼一樣都是橋
在「九曲橋」上留名卻沒事呢?
原來是因為九曲橋的走向與水流平行
無礙龍行啊。
除了在橋上留名的政治人物
我們還能找到兩位龍潭出身的傳奇人物的名字
出現在龍潭觀光大池園區內
分別是「台灣民謠之父」鄧雨賢的紀念雕像
以及「台灣文學之母」鍾肇政在石碑等處留下的詩句
有些人可能沒聽過他們的名字
但他們的作品對於台灣人來說應該都是耳熟能詳
如鍾肇政的《魯冰花》、《濁流三部曲》、《臺灣人三部曲》等
和鄧雨賢的《四季紅》《月夜愁》《望春風》、《雨夜花》
俗稱「四、月、望、雨」等。
想更了解他們的故事的朋友
可以到龍潭大池附近的
「鄧雨賢台灣音樂紀念館」和「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參觀唷。
而龍潭觀光大池平時就會有不少民眾
前往池中的寺廟祭拜或是在湖畔散步
但要說到一年之中人潮最多的日子大概就是端午節了
因為龍潭大池池面廣大
桃園地方政府每年都在此地舉辦的龍舟大賽
並吸引許多在地或外地的民眾前往觀看
甚至還有電視轉播呢!

那麼我們龍潭大池的故事寫到這裡就結束了
不過故事並沒有因為我們不寫而停止
將由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繼續譜寫下去。
而我們也希望可以透過這些文章讓大家能夠更了解埤塘
之後有機會參觀埤塘的時候不要忘了飲水思源
感念先人開鑿埤塘的辛苦喔!

Address

桃園市大溪區福山一路118-1號
Taoyüan
335

Opening Hours

Monday 09:00 - 14:00
Tuesday 09:00 - 14:00
Thursday 09:00 - 14:00
Friday 09:00 - 14:00

Telephone

+886982599642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桃園。石門水庫。埤塘。螢火蟲。溪洲生態好好玩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Business

Send a message to 桃園。石門水庫。埤塘。螢火蟲。溪洲生態好好玩:

Share

Categ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