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恩堂週五音樂會

  • Home
  • 懷恩堂週五音樂會

懷恩堂週五音樂會 週五音樂會,是懷恩堂特別為台北愛樂者所精心策劃的定期性音樂饗宴。 「週五音樂夜」,是懷恩堂特別為台北愛樂者所精心策劃的定期性音樂饗宴。憑藉著一顆服務社會和回饋社區的心,我們更期待能透過音樂來改善社會風氣。這裡也是明日之星之夢工場,期望能成為台灣崛起之古典音樂家的搖籃。歡迎各種不同的古典音樂人來共襄盛舉。

24/07/2025

親愛的朋友大家好,

我們非常期待明天的音樂會,但也有可能有颱風的來臨,在此先預告大家,如果因颱風的緣故,明天政府如果宣佈停班停課,音樂會也將取消或延期。請大家注意明天新聞的報導,希望天氣能夠轉好,音樂會能夠如期舉行,特此預告,祝大家安好!

和諧的世界A World in Harmony 曾紹洋(Rafael Tseng)& 楊承寧(Mikhail Gavrilov)Piano & Violin Recital在全球局勢動盪與文化分歧加劇的當下,持續以藝術作為溝通與理解的橋樑。...
18/07/2025

和諧的世界
A World in Harmony

曾紹洋(Rafael Tseng)& 楊承寧(Mikhail Gavrilov)
Piano & Violin Recital
在全球局勢動盪與文化分歧加劇的當下,持續以藝術作為溝通與理解的橋樑。自2023年起推動「北莫音樂會」系列演出,迄今邁入第三屆,成為融合青年演奏、文化外交與國際藝術對話的重要平台的深耕文教基金會在2025年以《和諧的世界 A World in Harmony》為主題,邀請兩位18歲台歐混血青年音樂家攜手申請懷恩堂週五音樂會在懷恩堂獻演,希望以鋼琴與小提琴描繪出我們心中仍然相信的美好世界。
本次節目選曲將涵蓋歐洲經典與信仰抒情曲目,並規劃以鋼琴與小提琴為主軸之二重奏編制。

⚫ 活動名稱:和諧的世界 A World in Harmony
⚫ 合辦單位:浸信會懷恩堂 、財團法人深耕文教基金會
⚫ 演出時間:2025年8月8日(星期五)19:00入場,19:30開演
⚫ 演出地點:台北市基督教懷恩堂(大安區新生南路三段90號)
⚫ 名琴贊助:奇美文化基金會( CHIMEI Culture Foundation)

⚫ 入場方式:免費入場
⚫ 三、演出者介紹
鋼琴|曾紹洋(Rafael Tseng)2005 年出生台北。現就讀莫斯科國立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附屬中等音樂學校。指導教授:瑪麗娜·亞布洛科娃(Marina Yablokova),近幾年在許多俄羅斯國際比賽中獲獎:XVI Balakirev All-Russian Open Competition for Young Pianists,下諾夫哥羅德, 2021,二等獎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Piano Today"; 聖彼得堡音樂學院, 2023,三等獎;Open All-Russian competition for young performers of piano music "Merzlyakovka invites friends" 2023, 一等獎(莫斯科);Timaki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for Young Pianists, 2024, 三等獎,(莫斯科); Villua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for Young Pianists, 2024, 下諾夫哥羅德, 1等獎+ Grand Prix。演奏的曲目包括巴赫、莫札特、貝多芬、海頓、李斯特、舒伯特、門德爾松、德布西、蕭邦、普羅科菲夫、拉赫曼尼諾夫、斯克里亞賓、卡普斯汀以及柴可夫斯基的作品等。

小提琴|楊承寧(Mikhail Gavrilov)2006年出生於台北市。從5歲開始學小提琴。11 歲在李讚洋老師的教導下正式開始正規系統的訓練。13歲考進莫斯科葛涅辛音樂(Gnessin Music School), 疫情期間返台就讀中正高中音樂班。求學期間先後接受 Semen Elizarov、吳聿畬、Lev Solodovnikov的指導,16歲考入維也納表演藝術大學(Universität für darstellende Kunst Wien, Mdw)先修班,現就讀維也納維也納音樂與表演藝術大學,師承安東·索羅科夫(Prof. Anton Sorokow/現任維也納交響樂團首席 以及國立維也納表演藝術大學弦樂系系主任)。近年在許多國際比賽中獲獎:Musica Goritiensis competition 2023 二等獎(義大利)、The north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2023 一等獎(瑞典)、Musica Goritiensis competition 2024一等獎受邀演奏於優勝者音樂會(義大利)、2024, 16th competition „Giovanni Musicisti “ 榮獲當季比賽最高分滿分100/100的成績獲得特別一等獎,並受邀於義大利特雷維索(Treviso, 11/03)演奏個人獨奏會、1st International Violin Competition Academia
Musica Plovdiv 2024一等獎,同時獲頒AMFDA校長Assen Dimandiev教授特別獎,並受邀參加明年五月優勝者個人獨奏會(保加利亞)


演出曲目

W. A. Mozart, Violin Concerto No.4, K.218, 1st Movement
F. Chopin, Ballade No.1, Waltz A flat Major op.42, Ballade No.4,Nocturne op.9 No.2
F. Liszt, Etude "Wilde Jagd"

J. S. Bach, Violin Sonata No.2 BWV1003, Grave and Fuga
A. Scriabin, Etudes op.42 No.5, No.4, Sonata No.4
W. Lutoslawsky Subito
H. Wieniawski Variations on an Original Theme, op.15

李茹維單簧管獨奏會出生於新北市,曾就讀秀山國小音樂班、仁愛國中音樂班、師大附中音樂班、國立新加坡大學楊秀桃音樂學院(Yong Siew Toh Conservatory of Music)、德國國立岱特蒙德音樂學院獨奏碩士(Hochschu...
05/07/2025

李茹維單簧管獨奏會

出生於新北市,曾就讀秀山國小音樂班、仁愛國中音樂班、師大附中音樂班、國立新加坡大學楊秀桃音樂學院(Yong Siew Toh Conservatory of Music)、德國國立岱特蒙德音樂學院獨奏碩士(HochschulefürMusik Detmold)師事為 Thomas Lindhorst,並於2024年同年考上漢堡國立音樂與戲曲學院演奏家最高文憑及德國國立岱特蒙德音樂學院演奏家最高文憑(Hochschule für Musik und Theater Hamburg),曾師事謝佩姍老師、金玉君老師、陳威稜教授、馬越教授,現為新加坡交響樂團儲備團員(Singapore Symphony Orchestra )。曾獲:
第六屆魔笛單簧管四重奏第一名, 2017年獲Backun單簧管國際比賽第三名,2024年10岱特蒙德音樂學院校友重奏比賽獲獎,並在十月20號參與演出獲獎者音樂會, 2024年10月獲選2025巴赫新聲徵選,並將在該年舉辦獨奏音樂會, 2024年取得德國馬勒室內樂團(Mahler Chamber Orchestra)實習,並在2025年2月在科隆、艾森及多特蒙德各大音樂廳演出
2025年入圍第37屆奇美藝術獎
曾入選4th J. Lancelot International Clarinet Competition
參與過新加坡交響樂團(Singapore Symphony Orchestra)、 Detmolder Kammerorchester、Wernigerode Kammerorchester 、台北愛樂管絃樂團、龍潭愛樂管絃樂團、新藝術管絃樂團、狂美交響管樂團、台北愛樂青年.

鋼琴Piano |楊秉逸Bing-Yi Yang

自四歲開始學習鋼琴,2023年畢業於德國埃森福克旺藝術大學 (Folkwang Universität der Künste) 研究所,師事Hisako Kawamura教授。先後畢業於新北市後埔國小音樂班、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國中部音樂班及高中部音樂班,曾師事孫嘉莉老師、劉孟君老師、鍾家瑋教授、嚴俊傑教授,亦曾接受張欣寧、楊玉珍、徐洪、Aquiles Delle Vigne、Bernd Goetzke、Bernd Zack等知名音樂家於大師班指導。留德期間曾接受Emile Cantor、Matthias Diener等大師的室內樂指導。16歲於文水藝文中心舉辦音樂會,18歲於國家兩廳院演奏廳舉辦第一場個人獨奏會。

蕭莉亞鋼琴獨奏會蕭莉亞宜蘭人,1997年生,現就讀德國明斯特音樂院,師從Arnulf von Arnim。畢業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演奏組;以及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系。師從廖皎含、簡美玲、王一達等國內知名演奏家。曾受Gesa ...
05/07/2025

蕭莉亞鋼琴獨奏會

蕭莉亞
宜蘭人,1997年生,現就讀德國明斯特音樂院,師從Arnulf von Arnim。
畢業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演奏組;以及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系。
師從廖皎含、簡美玲、王一達等國內知名演奏家。曾受Gesa Lücker、Kyoko Hashimoto、Zoltán Füzesséry、David Fung、范姜毅、嚴俊傑、顏華容等大師指導。
在學期間副修大提琴及理論作曲。畢業於北成國小音樂班、國華國中音樂班、羅東高中音樂班。曾榮獲宜蘭縣音樂比賽:鋼琴三重奏國中 A 組優等第一名,鋼琴獨奏高中職 A 組優等第一名,理論作曲高中職 A 組優等第二名。
喜愛演奏,曾於羅東展演廳及宜蘭演藝廳演出鋼琴協奏曲、於羅東長老教會舉辦個人音樂分享會、於薩爾茲堡國際音樂營演出、於台北藝術大學與台灣師範大學舉辦個人畢業獨奏會,於台師大百年校慶系列音樂會中演出 。

音樂會曲目

J. S. Bach: WTC II Prelude and Fugue in e minor, BWV 879
L. v. Beethoven Piano Sonata in A Major, Op.2 No.2
Cesar Franck: Prelude, Choral and Fugue, FWV 21
Sergei Prokoviev: Sarcasm, Op.17

05/07/2025

各位愛樂的朋友大家好! 相信這段時間進到臉書的朋友們, 一定奇怪為什麼一段時間都沒看到音樂會的預告了! 十分抱歉因暑期原安排的音樂會, 因音樂家個人因素臨時取消, 而時間的緊迫, 無法臨時添補有品質的音樂表演, 就只好放了 一個小小的假期:)

好消息! 馬上我們就有一連串的音樂會提供給大家 ,歡迎緊追我們的檔期喔"

18/04/2025
朱梓睿大提琴演奏會時間: 2025/4/11 7:30pm朱梓睿,2009年8月出生於台北。自幼即展現音樂天賦以及超乎同齡的音樂執著,五歲半由杜安雯老師啟蒙,七歲轉入熊士蘭老師門下,半年後以主修大提琴高分錄取古亭國小音樂班,六年級獲得楊文信...
21/03/2025

朱梓睿大提琴演奏會
時間: 2025/4/11 7:30pm

朱梓睿,2009年8月出生於台北。自幼即展現音樂天賦以及超乎同齡的音樂執著,五歲半由杜安雯老師啟蒙,七歲轉入熊士蘭老師門下,半年後以主修大提琴高分錄取古亭國小音樂班,六年級獲得楊文信大師班公開指導資格,並於同月獲得卓越盃專業組特優第一名,同年考取師大附中音樂班榜首,師事歐陽伶宜教授。 國中三年積極參與國內外音樂營及國際大提琴賽事,皆獲得佳績;2022至2024年皆錄取德國魯特斯海姆音樂節之楊文信教授大師班,2023及2024年經由音樂節八位教授一致肯定,獲得在閉幕音樂會上與樂團同台演出資格,與各國學子交流獲益良多。今年三月錄取台南藝術大學音樂學系七年一貫制學士班,為弦樂組榜首之優秀學生獎學金得主,現為師事婭力木教授。

Ray Tzu-Jui Chu was born in Taipei in August 2009. He has shown musical talent and
musical persistence beyond his peers since a young age. At the age of five and a half, he was first taught by Mrs. An-wen Du and transferred to Mrs. Lana Xioung at the age of seven, and was admitted to the music department of Guting Primary School with a high score and majored in cello. In sixth grade, he obtained the qualification for a masterclass with Wen-Sinn Yang, and won the first place in the professional group of the Excellence International Music Open Competition in the same month. After entrance examinations, he was admitted to The Junior High Division of the Affiliated Senior High School of NTNU, being the participant with the highest score, studying with Prof. Ling-Yi Ouyang. In the past three years in middle school, he has actively participated in domestic and foreign music camps and international cello competitions, and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From 2022 to 2024, he was admitted to the master class of Professor Wen-Sinn Yang of the Cello-Akademie Rutesheim in Germany, and in 2023 and 2024, he was unanimously recognized by the eight professors of the festival and obtained the qualification to perform on the same stage with the orchestra at the closing concert. In March this year, he was admitted to the seven-year undergraduate program of the Music Department of Tainan University of the Arts, and was the winner of the Outstanding Student Scholarship for the highest score of the strings category, studying with Prof. Limu Ya. Ray also had private lessons and masterclasses with Prof. Wen-Sinn Yang, Prof. David Geringas, Prof. László Fenyö, Prof. Kangho Lee, Mon-Puo Lee, Prof. Jens Peter Maintz, Giovanni Scaglione, etc.

自幼便充分展現音樂天賦,朱梓睿於5歲半開始學習大提琴,並開啟了他對大提
琴情有獨衷的熱愛。本場音樂會曲目以大提琴獨奏曲為主,上半場將帶來巴赫
的第三號大提琴組曲及卡薩多大提琴組曲,下半場為第四號大提琴組曲以及克
倫姆及李給替的獨奏大提琴奏鳴曲;朱梓睿期待透過演繹經典的作品來與大家
享受大提琴獨奏的美,並分享他在音樂中所獲得的喜悅與滿足。
曲目:
J. S. Bach: Cello Suite No. 3
G. Cassadó: Suite for Solo Cello
—————Intermission—————
J. S. Bach: Cello Suite No. 4
P. Hindemith: Solo Cello Sonta, Op.25 No.3
G. Ligeti: Sonata for Solo Cello

音樂會名稱:Songs From the Heart來自心中的歌演出人員:古曉梅/鋼琴畢業於國立藝術專科學校音樂科(現為台灣藝術大學音樂系),之後分別取得俄羅斯莫斯科國立柴可夫斯音樂學院和美國肯塔基大學鋼琴博士學位,是國内目前唯一獲得俄美雙...
14/02/2025

音樂會名稱:Songs From the Heart來自心中的歌

演出人員:
古曉梅/鋼琴
畢業於國立藝術專科學校音樂科(現為台灣藝術大學音樂系),之後分別取得俄羅斯莫斯科國立柴可夫斯音樂學院和美國肯塔基大學鋼琴博士學位,是國内目前唯一獲得俄美雙博士學歷的音樂家。曾擔任廈門大學音樂系鋼琴教授鍵盤教研室主任,巴勒斯坦國立音樂學校鋼琴教師。也曾擔任台灣國際之聲廣播電臺俄語組節目製作和主持人,國家兩廳院特約口譯員,並有譯作《托爾斯泰藝術論》《黃金年代之後-浪漫主義鋼琴演奏及現代表演》。

Έn Pràxi Ensemble知行古樂團 簡介

知行古樂團成立於2007年,至今已多次參與台灣、希臘、南韓等音樂節,專注於十七至十八世紀歐洲古樂的研究與演出。樂團成員來自東西方,均接受過嚴謹的古典音樂訓練,並包括多位來自歐美音樂院的古樂專家。團隊不僅使用原始樂器,還強調古樂的音樂語法詮釋,致力於重現工業革命前音樂的情感和精神。近年來,樂團積極拓展,招募新成員並走入不同場域,如家庭、學校、教堂、博物館及美術館等,期望通過音樂感動人心,帶來安慰與共鳴。

1. 周瓦絲里 Vassilis Tsotsolis/小提琴
知行古樂團團長及音樂總監,專長小提琴、中提琴、肩上大提琴及室內樂演奏/指揮,並從事音樂創作與編寫。目前,他在陽明交通大學音樂研究所教授。出生於希臘,自小受母親及外祖父 V. Theofanous (小提琴家、指揮家及作曲家) 的影響,並在帖Thessaloniki國立音樂院學習現代小提琴及音樂知識。後來,
他畢業於布魯塞爾皇家音樂院,獲得巴洛克小提琴演奏家最高文憑,師從S. Kuijken、F. Fernandez等古樂大師。曾研究變格定弦scordatura優異成績獲A.U.TH. 希臘國立大學音樂學碩士。 他擁有多年歐洲職業演出及經驗,與多個著名樂團合作並巡演,錄製了近20張CD。 2012年定居台灣後,他積極從事台灣古樂人才培育與公益募款演出。
2. 呂珮菱 / 巴洛克小提琴演奏家,
畢業於中山大學音樂系。2017年參加「Anton Steck早期音樂工作坊」,啟發對早期音樂的熱情。2019年於衛武營首次使用巴洛克小提琴與國際音樂家合作。曾受大下詩央、天野壽彥、西吉斯瓦德·庫伊肯等指導,參加多場國際音樂工作坊。2024年加入台灣知行早期古樂團,2025年與東京Ensemble Ananas合作,進行跨國演出。
3. 呂煦宗 / 中提琴
精神科醫師,陽明醫學院畢業。自幼習小提琴,高中以後開始接觸中提琴。喜愛合奏室內樂,曾經參加華興交響樂團、世紀交響樂團成人組、台灣醫聲室內樂團、世界醫師樂團等。
4. 原香戀 Karen Hara大提琴家/ 音楽教育者
在日本3歲開始由父親啟蒙學習大提琴,畢業於京都市立藝術大學音樂系。
2019年移居台灣,開始鑽研巴洛克音樂等早期音樂領域,師事Franck Bernede。2023年8月參加周瓦絲瓦絲里領導的知行古樂團,在嘉義舉行音樂會。此外,Karen持有日本鈴木教學法的合格教師證書,並於2008年至2010年間在澳大利亞墨爾本教授大提琴。
5. 黃韻宇 / 大提琴
國立藝專音樂科、美國北德州大學大提琴演奏碩士、加拿大卑詩大學大提琴演奏博士班研究。目前任教於文化大學音樂系。2004年回國後活躍的演出- 名家鋼琴三重奏、台北大提琴重奏團、童想室內樂團、樂興之時管絃樂團、醫聲室內樂團、〝緣”室內樂集- 巡迴各地文化中心及國家演奏廳演出 —〝理性與感性〞鋼琴五重奏之夜。

06/02/2025

張雅晴2025小提琴獨奏會 Inspired by BACH - 過完年就要來聽好音樂
時間: 2025/2/7 7:30pm

小提琴家張雅晴留美回國已25載,在演出與繁忙的教學中仍舊致力於演奏的精進,近幾年他所出版的三張小提琴演奏專輯,除了獲得傳藝金曲獎,更獲得國際GMA及ICMA演奏獎的肯定。

在⻄方文化與東方文化之間遊⾛,年過五十的張雅晴將⼩提琴的舊約聖經—巴哈⼩提琴無伴奏奏鳴曲及組曲再次重新咀嚼、研究,對她⽽⾔,在⽣命的不同階段演奏巴哈都有不同的啟發,因此以”inspired by BACH’為題。本次⾳樂會以演奏六⾸巴哈⼩提琴無伴奏曲中調性為“G”“B”“D”的G⼩調奏鳴曲、B⼩調組曲及D⼩調組曲三⾸。

張雅晴欲把過去所學的西方音樂及近年研究的台灣音樂養份融合,讓演奏的巴哈⾳樂不再只是德國的巴哈,⽽是富有台灣文化元素的巴哈,也因此,她邀請作曲家林桂如,以台灣恆春調為元素、巴哈⼩提琴曲為靈感,創作出對應的⼩提琴無伴奏作品《恆永春舞奏》,將在這次巡迴⾳樂會中做世界⾸演,作為巴哈與台灣⾳樂的對話。

演出曲目:
巴哈 G小調小提琴無伴奏奏鳴曲 BWV 1001
巴哈 B小調小提琴無伴奏組曲 BWV 1002
林桂如 《恆永春舞奏》(國藝會補助)(世界首演)
中場休息
巴哈 D小調小提琴無伴奏組曲BWV 1004

# 巴哈 #音樂會 #小提琴演奏

巴哈遇上皮耶佐拉A Tango with Bach時間: 2025年1月3日晚上7:30~9:30地點:  懷恩堂  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90號演出者:        沃夫岡.溫德/長笛        潘默⼠/⼿⾵琴        莊雅雯/鋼...
31/12/2024

巴哈遇上皮耶佐拉
A Tango with Bach
時間: 2025年1月3日晚上7:30~9:30
地點: 懷恩堂 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90號
演出者:
沃夫岡.溫德/長笛
潘默⼠/⼿⾵琴
莊雅雯/鋼琴

沃夫岡.溫德 (Wolfgang Wendel)/長笛
出生於德國路德維希港。畢業於達姆施塔特
、卡斯魯赫和弗萊堡音樂學院,師事長笛大師
Hans-Peter Schmitz與 羅伯 .艾特肯(Robert Aitken)
,並獲高等演奏家文憑。目前任教於海德堡音樂
學院及蒙塔鮑爾音樂高中。溫德為全才型長笛演
奏家,除正規長笛外,亦精通短笛、中音、低音
長笛,特別善長現代長笛曲目,經常受邀各國舉
辦大師班及音樂會。演奏足跡遍及德、奧、瑞士
、俄羅斯、烏克蘭、哥斯大黎加、智利、澳洲及
美國。曾擔任俄國聖彼德堡 Evgeni Marwinski 國
際音樂大賽及德國青年音樂家大賽評審。溫德熱
愛東方文化,近年來更接觸中國笛與簫,受海德
堡孔子學院邀請舉辦中國笛工作坊,對於推廣工
作不遺餘力。本身也是作曲家,與多位台灣作曲
家結為好友,多次受委託世界首演,並曾於台灣
各大專院校開授大師班及國家音樂廳等地演出。

莊雅雯/鋼琴
旅歐鋼琴家與⼈文⼯作者。 畢業於比利時萊
蒙斯⾳樂學院 (Lemmensinstituut, Belgium)、荷蘭
烏特勒支⾳樂學院(Utrecht Conservatory, Holland)
鋼琴最⾼演奏文憑及室內樂演奏碩⼠。⽬前為東
吳、華梵大學兼任助理教授,曾擔任文化評論寫
作學程副召集⼈,為國內少數具有哲學背景的⾳
樂家。五歲開始習琴,啟蒙於楊欣⼼老師,隨後
師事卓甫⾒教授。大學期間隨作曲家及指揮家徐
頌仁教授習琴,開拓⾳樂的認識理解及演奏技術
的突破。留歐期間,以紮實的基礎及敏銳的樂感
,入1978年伊莉莎⽩國際大賽銀牌獎得主Prof.
Alan Weiss ⾨下習琴。 擅長與⾳樂相關的⼈文思
考與跨文化觀察反省,在⾳樂的理念與詮釋上兼
具東西之長。多年來嘗試以古典⾳樂為媒介,結
合多元跨界融合的理念,給予各界深刻印象並獲
好評。返台後,致⼒於⾳樂的導聆欣賞與全⼈教
育,積極策劃並參與國內外多元跨界表演,演出
遍及台灣、德國、瑞⼠、荷蘭、比利時、智利等
國家。此外並曾擔任奇美藝術獎、傑⼈杯、古典
星光盃等⾳樂⼤賽評審。

潘默⼠(Primož Parovel)/手風琴
斯洛維尼亞人, 9 歲開始學習 手 風 琴 ,曾
赴 首 都 Lj ub l j ana 音樂院,德國 Franz Liszt 音樂
院及芬蘭 Sibelius 音樂院進修,並以 極 優 異 的
成 績 在 德 國 Ho c h s c h u l e f ü r M u s i k Würzburg
音樂院取得博士學位。 曾贏得第 36 屆德國 Klingenthal
國際手風琴大賽第三名,以及西班牙 Arrasate 第
12 屆 “Arrasate Hiria” 國際手風琴大賽首獎。才
華洋溢的 Primoz Parovel 演奏曲目涵蓋極廣,從
早期巴洛克到當代,無論獨奏或是室內樂他都游
刃有餘,首演了超過 30 首的現代新作品,合作
的作 曲家有潘皇龍 、曾興魁 、 李子聲 、 蘇凡
凌、黃志方。Parovel曾發行獨奏CD “Obcutja/Feelings”
,完 美呈現手風琴在 20 世紀獨特創作的樂音,
以及CD“Amore, amore…” 手風琴和女高音的吟
唱。2019 年與 Sony 音樂合作發行個人專輯”多
明尼哥-史卡拉第奏鳴曲。曾任教於斯洛維尼亞
Ljubljana 音樂院、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國立師範
大學和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現任教清華大學。

曲目介紹

⽪亞佐拉:《布宜諾斯艾利斯之春》
(Primavera porteña)
《布宜諾賽勒斯之春》同樣是一個非常有特點的
曲子,以手風琴短促跳躍的聲音而來,配合著為
長笛流暢的旋律和鋼琴的柱狀和絃重音重複,貝
司再加以附和,形成了春天的歡快明朗。在手風
琴的solo下引領著旋律走向《之冬》的主旋律,
預示著春天是在冬天的溫暖感覺中漸出,這種
用冬天的旋律和春天旋律相交融的手法,很自然
的讓人感覺出了,春天有著冬天餘下的溫暖和春
天獨有的歡快的生命力。

巴哈(J. S. Bach)《G 小調長笛與手風琴
奏鳴曲. 作品1020》(Sonata in G Minor
BWV 1020)
融合了穩健的節奏及手風琴浪漫的音色。第一樂
章有力的快板(Allegro)突顯了長笛穩重的低
音,手風琴的和聲間奏像是弓箭般拉開長笛不同
音色。第二樂章(Adagio)完全表現出手風琴在
此曲的重要角色,分開和弦如流水般的緩緩滑過
,長笛的旋律隨著手風琴的旋律哀愁的唱著。輕
快又帶點感傷的第三樂章(Allegro)由長笛點
綴出曲子的特色,搭配著手風琴輕盈的和弦,讓
曲子豐富地帶領曲子至尾 聲。

⽪亞佐拉:《聖母頌》 (Tanti Anni Prima),
改編為中國簫與鋼琴 這是皮亞佐拉在 1984 年時
,為義大利導演馬可貝羅奇(Marco Bellocchio)拍攝
的電影《亨利四世》( Enrico IV ) 所寫的配樂,
描繪女主角在教堂中的一幕場景。樂曲旋律單純
而平靜,在低沉溫婉的旋律中展現深刻的宗教情
懷。皮亞佐拉早年時期就已有為電影寫配樂的經
驗,在亨利四世這部電影中,更展現出他成熟時
期的樂曲風格。

⽪亞佐拉 Libertango《⾃由探⼽》是由有「
探戈之王」、「探戈教父」美譽的皮亞佐拉於
1973 年 完成的作品,當年,裴隆 (Juan Domingo
Pern) 度 當選阿根廷總統,皮亞佐拉厭惡這種氣
氛,乃到義大利從事演奏活動。此曲是當時的作
品。「自由探戈」(Libertango)是很多人心目中
的皮亞佐拉第一 名曲,也是他的探戈音樂當中
被改編為最多種樂器 版本的一首曲目。皮亞佐
拉在 1974 年發表,曲名 “Libertango”是把“libertad”(
西班牙文, 自由之意) 與“Tango”(探戈)兩字
合起來而成的造字。樂曲充 滿熱情奔放的阿根
廷風格,在當時融入了大量有 別於傳統古典樂
使用的樂器,如手風琴、電吉他等, 是所謂的
「新探戈音樂」(Tango Nuevo)。

⽪亞左拉:《布宜諾賽勒斯之夏》 ( Ver ano
Porteño) 是一首極有熱度的曲子,強有力的頓
音和重音,讓人仿佛感受到了這個城市的熱鬧和
熱情,喧囂但不張揚,有著自己獨特步調,為長
笛的跳聲音此景詮釋得一覽無餘。《之夏》也是
在這樣重複有力的跳聲音不完全收尾,給予布宜
諾賽勒斯夏未完結之感。

⽪亞左拉:《布宜諾賽勒斯之秋》 ( Ot o ñ o
Porteño) 是一首非常怪異別出心裁的曲子,和
其 他三首非常不一樣,中間手風琴的部分用了
大量的音階上下行和裝飾音,曲子時而低沉憂傷
,像是講 述一段離別,時而激烈上揚,像是一
種衝破阻礙的革命。但到結尾處前的為長笛演奏
卻像極了一種喃喃自語,然後急轉步入尾奏完全
終止。用瓜叔的話 講,仿佛聽到了兩種感覺。

巴哈《Concerto for 2 Harpsichords in C
major BWV 1061》這巴赫作為領唱者在聖托
馬斯教堂在萊比錫預計將提供教友與適當令人印
象深刻的音樂表演,每個週日和盛宴的日子是相
當廣為人知 。少都知道的事實,即崗位作為 的
Collegium 城市巴羅室的,這是他 1729 年在某 些
方面舉行的主任是一樣艱钜和費時的。並在三個
忙碌的展覽會期間(元旦,復活節和米迦勒)每
週兩次 - - 意思是巴赫在他多年作為導演花了更
多的時間在齊默爾曼的咖啡館表演世俗器樂 - 通
常的音樂會一年四季都週刊音 樂會會場 - 康塔塔
比教堂。正如他的教會職務,巴赫也將被期望提
供劇目的合奏,作曲以及安排音樂他人和自己吧
。其中幹工程將是他的大鍵琴協奏曲不同:在巴
赫的名氣很大,鍵盤演奏家,這是不難想像的萊
比錫觀眾的需求,看看舞臺上的他們的當地的英
雄的光芒。 巴赫 三雙協奏曲為大鍵琴生存,來
自各地的 1736 的 所有約會,和此前成分一切安
排。 BWV 1061 是由從一開始就 2 大鍵琴,但可
能開始是無伴 奏協奏曲 - 這被認為是後來被添
加。

皮亞左拉 Escualo (1979)若照字面翻譯的意思
是「鯊魚」,由於小提琴演來格外折煞人的特色
,成為皮亞左拉極受歡迎的樂曲,除了雙音,複
雜的節奏音型和不時突起的旋律都讓聽眾會產生
意料之外的衝突感。標題的鯊魚並非指音樂本身
兇猛暴動,而是皮亞左拉有幾年夏天喜歡在烏拉
圭的埃斯特 角城釣鯊魚而產生靈感。

巴赫風格的⽪亞左拉《Bachianas Piazzollas
》, 長笛獨奏, 沃夫岡·溫德改編 從巴西作曲
家魏拉·羅伯士(Villa-Lobos) 的作品《Bachianas
brasileiras》 得到的靈感,溫德嘗試拼貼巴赫與
皮亞左拉的音樂 片段,以呈現皮亞左拉對巴哈
的敬意,另一方面也 希望從中拉出兩位作曲家
在精神上交融貫通之處。 樂曲中以巴赫的組曲
Partita a-Moll, BWV 1013 為主軸, 穿插皮亞左拉
《探戈的歷史》其中的 Café 1930 – Nightclub
1960, 以及 No.3, No.4 探戈練 習曲的不同樂段,
在整體調性結構上亦有其一致性。 總括而言,
皮亞左拉的音樂基礎,可以說就是巴赫 的音樂。

⽪亞左拉 : 《布宜諾斯艾利斯之冬》
(Invierno Porteño) 以柱狀和絃的形式拉出了
冬的腳步緩慢 降臨的感覺,這首音樂的風格情
感都是那麼的纏綿 悱惻,那麼浪漫溫柔。 藉以
某音樂評論家在樂曲結 尾時說的那句話:「布
宜諾斯艾利斯的冬天應該是 很讓人感覺舒服和
溫馨的季節。」這首曲子帶聽眾 的感覺也是同
樣是溫暖而 歡快的,沒有冬天的寒 冷,反而有
一種生機無限。

Address


Website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懷恩堂週五音樂會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Business

Send a message to 懷恩堂週五音樂會:

Shortcuts

  • Address
  • Alerts
  • Contact The Business
  • Claim ownership or report listing
  • Want your business to be the top-listed Event Planning Service?

Share

Our Story

「週五音樂會」,是懷恩堂特別為台北愛樂者所精心策劃的定期性音樂饗宴。憑藉著一顆服務社會和回饋社區的心,我們更期待能透過音樂來改善社會風氣。這裡也是明日之星之夢工場,期望能成為台灣崛起之古典音樂家的搖籃。歡迎各種不同的古典音樂人來共襄盛舉。